守护理性的光辉

读《纯粹理性批判》

Posted by 陈诗曰 on Tuesday, August 22, 2023

启蒙时代以来,随着理性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以休谟的经验论和莱布尼兹的唯物论为代表的两大认识论。 康德认为,两者都有其片面性。人类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而知识来源于理性。人类的认识活动就是用先天的认识能力对感官提供的后天经验进行调整。

而本书的主题就是: 人类如何可能有先天的判断?

康德 康德画像

“时间”和“空间“两种直观形式,是经验形成的前提条件。人们运用先天的思维形式(即时间与空间)对认识活动中混乱零散的感觉材料进行整理加工,获得感性认识。

然而,感性认识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知性”是运用范畴、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所以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知识。而知性是通过范畴(量,质, 关系和样式)将经验转化为知识。 与时间和空间相同的是,知性也不从自然界中得出它的规律,而是把自己的规律加于自然界,所以正如康德所说:”人是自然界的立法者“。

人类通过知性获得的科学知识,仅仅是对“现象界”的认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无条件的、绝对完整的知识,是人最高级的认识活动能力,叫”理性“。理性企图达到最完整、最高的统一体:灵魂、世界和上帝。康德把三个统一体称为理性的理念,是现象界之外的,称为自在之物。 当人们试图用知性的“概念“和”范畴“去认识超经验的理性时,就会不可避免的陷入自相矛盾。康德把这一矛盾称为“二律背反”。

因此,康德认为在认识中不是心灵去符合事物,而是事物要符合心灵,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理性是无能的。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陈诗曰博客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